85年前的今天,“七七事变”爆发。
掀开历史中的这一页,是望不尽的山河破碎,数不完的血泪与苦难,无数中华儿女不顾生死,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,奏响反抗侵略的英雄壮歌。1937年7月7日,借口有士兵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,日军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。在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后,日军武力炮轰宛平城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七七事变”。1937年7月29日,日军占据宛平城后留下的照片记录(央视新闻)
日本军队集中火力连续猛攻卢沟桥石桥和平汉铁路桥,永定河畔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昼夜,铁桥曾一度失守。驻守铁桥的一个连仅4人幸存,其余全部壮烈牺牲。
“七七事变”后第二天,中共中央发出通电:“平津危急!华北危急!中华民族危急!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,才是我们的出路!”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,无数中华儿女不顾生死,为保卫河山抛头颅、洒热血,打响了一场场气冲霄汉的战役。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(人民日报)
1939年3月,日军进行生化作战,施放毒气瓦斯以及传染病菌。在南昌作战期间,日军大量施放毒气,以极不人道的方式造成中国军民严重死伤(央视新闻)
华夏大地上,无恶不作的日军肆意横行,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,野蛮的无差别轰炸,赤野千里的“无人区”,残暴的“三光政策”……日军还公然违反国际法,大肆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,地域遍及十余省,有准确记载的战例上千次,造成数以万计的军民伤亡。黄浦江边,太行山上,芦苇水畔,青纱帐里,千千万万的战士前仆后继,用他们的铮铮铁骨保卫家园;在平型关,八路军伏击日军,重挫其嚣张气焰;在河北平原,民兵们埋地雷、钻地道,打得鬼子进不了村;在台儿庄,敢死队员浴血奋战,受伤的从血泊中爬起,继续砍杀,动不了的,拉响手雷,和敌人同归于尽。1937年7月8日,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(新华社)
整个抗日战争期间,中国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,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,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,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。按照1937年的比值折算,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,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,而精神创伤则无法用数字加以计算。
隐蔽在地道里的游击战士,从地道口出来袭击敌人(人民日报)
1939年9月,日军轰炸长沙,市区燃起大火(央视新闻)
东北抗日联军战士、共产党员赵一曼,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给儿子写下遗书:“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”赵一曼在赴刑场途中,给孩子留下的绝笔信(新华社)
抗日名将吉鸿昌率部奋勇杀敌,后被特务暗杀受伤,并遭逮捕。
临刑前,他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: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?”
吉鸿昌(人民日报)
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,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,最后壮烈牺牲。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并剖腹检验,发现胃里只有草根、树皮和棉絮。杨靖宇(人民日报)
那时候,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,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,全部战死沙场。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,写下这样一副对联:“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,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”,横批是:“抗战到底”。英雄母亲邓玉芬(新华社)
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,以与子同袍、以身殉国的永恒气节,抛头颅洒热血,才带领我们的民族走出国难。今天是“七七事变”爆发85周年,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,我们铭记在心,永不敢忘。经历过苦难的中国人民,最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对祖国的捍卫与热爱,对和平的维护与珍惜,从未动摇。
图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“人民日报”“新华社”“央视新闻”
海报设计:陈美希
责任编辑:刘卫东 林苗苗
投稿邮箱:qianxianwang@126.com